汽车零部件行业核心的投资逻辑

57

视频:

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新能源化与智能化的浪潮正驱动行业变革,预示着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具备可观的投资潜力。

我们倾向于配置汽车零部件板块而非整车企业,核心原因在于对整车商业模式的审慎判断。

以比亚迪(BYD)为例,其价值链条可简化为:
汽车零部件厂商 → BYD → 经销商/直营店 → 客户

在这一链条中,整车企业对上下游通常具备较强议价权:对上游供应商可采用较长账期结算,对下游客户则多为实时收款。

对整车企业而言,销量无疑是核心指标。但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迫使企业持续推出新车型,这要求对消费者偏好做出精准预判。实践中,车企管理层常对新车型抱有高度预期,最终市场表现却往往不及预期,根源多在于对消费趋势的误判。新车型的研发设计成本高昂,企业难以承受失败风险。由此形成的悖论是:持续投入并未有效构筑护城河,下一款车型的盈利持续性亦无法得到保障。

这与游戏行业的商业模式高度相似——我们在腾讯估值较低时未选择投资,部分原因正是其近三分之一的利润依赖于少数几款核心游戏。

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产品虽存在同质化特征,技术壁垒相对有限,但其核心竞争力仍聚焦于成本控制。这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清晰逻辑:只需筛选具备显著成本优势的企业,核心在于分析其规模效应——这与化工、造纸等行业的逻辑相通,但存在关键差异:零部件产品虽同质化,却需通过招标定制开发,价格不会随短期供需波动实时调整。

此外,零部件厂商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:后来者因成本劣势难以获取整车企业订单。这同时意味着,零部件厂商无法像化工企业那样通过延展产业链实现跨品类扩张。


2
上一篇 如何认识AI等新兴资产的投资机会
下一篇 过去的一些持仓股的投资逻辑小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