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备成熟稳定的现金流的大市值企业具备显著稀缺性

56

1.此轮全球通胀存在供给端的关键矛盾,仅从需求端进行的调控可能难以控制;

2.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困难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地产;

3.国家高层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意志是坚定的,大水漫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

基于当下中国宏观环境,“百年未见之大变局”的定义是准确的,这反映了我国最高决策部门的判断能力具有很高的水平。

投资者的投资难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剧,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经济,怎样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敞口暴露,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分歧。

这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,但是可以得到一些浅显的结论:

1.中国经济成长性将会得到下降与变得稀缺,追求规模的旧发展模式已经是过去式,高质量成长将会成为时代的主题。

2.确定性下降。国际动荡加剧,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意味着并没有经验可供参考。

在上述两条推论与市场估值水平指导下,企业质量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——微观企业个体需要具备更加深厚的护城河,以对抗愈加动荡的宏观环境。

因此,“低估值”、“恰当的公司治理”、“成熟稳定的现金流”成为了我们投资中最核心的三个因子。

低估值:投资失败的最重要原因,往往在于对估值的忽略。估值决定了投资的潜在回报率与安全边际,应当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因素。我们希望以低估值购买到价值股,以合理估值买到成长股。

恰当的公司治理:股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提供双位数收益率的债券,投资的最根本回报在于企业对股东的分红。分红提供了估值支撑,在动荡的新时代下,代理人问题需要高度重视,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显著强化。现代企业的使命早已超越了股东利益最大化,因此我们提出了“恰当”。“恰当”意味着企业应当兼顾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。

成熟稳定的现金流:在成长性放缓、动荡加剧的今天,成熟稳定的现金流意味着企业更有可能穿越周期,并在周期下行时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同时,成熟稳定的现金流往往是供给受限的行业,竞争相对可控。

由于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企业往往是成熟的大市值企业,故而我们在去年年末提出了:具备成熟稳定的现金流的大市值企业具备显著稀缺性。目前这一观点仍然未变。

回归当下基本面,我个人既不悲观也不乐观。一方面,宏观经济数据确实几无亮点,而另一方面,房地产相关领域对经济的拖累会随着时间收缩。

但是在投资上,我个人相对乐观。不少标的以现在市值投资,即使不成长,仅用10-15年时间就可以现金价值回收投资成本。因此,在经济即便不会出现线性上涨,只要回归到个股本身,仍然会有不错的回报。

这根本前提在于“低估值”、“恰当的公司治理”、“成熟稳定的现金流”三者要严苛地取交集。

我们希望采取哑铃状的风险结构分布与较高的仓位,以实现保守的进取。


1
上一篇 贝叶斯概率
下一篇 【基本常识谬误】分红分的是自己的钱吗?